剛經歷完剖腹產,身體就像一台重新啟動的電腦,需要一點時間「暖機」。這時候的飲食不能急,需要慢慢來。
剖腹產是一項大手術,腸胃功能會因麻醉和手術影響而暫時減弱,子宮和傷口也需要時間修復。飲食的目標是:促進傷口癒合、避免便秘、提升能量,並為哺乳(如果選擇餵母乳)提供支持。以下是時間軸劃分的飲食建議,幫助新手爸媽循序漸進恢復。
第一週:從「輕」開始,讓腸胃醒過來
手術後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麻醉藥物可能影響腸道蠕動,因此飲食應以低殘渣、易消化為原則,避免刺激腸胃或增加傷口負擔。
第一餐(術後6-12小時,視醫囑)
通常在醫生確認腸胃功能恢復(如聽到腸鳴音或排氣)後開始進食。建議:
✅ 溫熱的粥水(如白粥、小米粥):溫和且易吸收,提供水分和少量能量。
✅ 清雞湯或蔬菜清湯:不加過多油鹽,幫助補充電解質(如鈉、鉀)。
份量建議:少量多餐,每餐約100-200毫升,避免脹氣。
術後1-2天
如果沒有噁心、嘔吐或腹脹,可以逐漸增加食物種類:
✅ 軟麵:提供碳水化合物,補充能量。
✅ 蒸蛋或水煮蛋:優質蛋白質,溫和易消化。
✅ 嫩豆腐或蒸南瓜:低纖維、好吸收,補充維生素A及植物性蛋白質。
✨ 小提醒:每口多嚼10-15下,減緩腸胃負擔;避免大口吞嚥,防止空氣進入引起脹氣。
為什麼清淡飲食重要?
術後腸胃蠕動緩慢,過於油膩(如滷肉飯)或高纖維的食物(如生菜沙拉)可能導致脹氣、便秘,甚至影響傷口癒合。清淡飲食就像給腸胃一個「暖身運動」,讓它逐步恢復功能。
第二週:營養加強,但避開地雷
大約術後7天,腸胃功能和身體狀況逐漸穩定,可以開始補充營養,促進傷口癒合和體力恢復。重點在於均衡攝取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但仍需謹慎選擇食物。
飲食重點
✅ 高蛋白食物:蛋白質是傷口癒合的關鍵,幫助修復組織、產生膠原蛋白。每日建議:約60-80公克蛋白質,視體重及活動量調整。
✅ 魚肉(如鱸魚、鯛魚):富含Omega-3,抗發炎且易消化。
✅ 雞胸肉或去皮雞腿肉:優質蛋白,蒸煮或燉煮最佳。
✅ 蛋類:全蛋提供蛋白質和維生素D,幫助骨骼和免疫健康。
✅ 毛豆或黃豆製品(如無糖豆漿):植物蛋白,但若脹氣則先暫停。
✅ 好消化的蔬菜:提供維生素和纖維,促進腸道蠕動。
✅ 菠菜(燙熟):富含鐵質,幫助補血。
✅ 胡蘿蔔、南瓜(蒸熟):含維生素A,助傷口癒合及免疫力。
✅ 番薯(少量):溫和碳水化合物,助排便。
✅ 紅棗枸杞湯:補血、提升氣色,加入少量瘦肉更有營養。
✅ 鱸魚湯:富含蛋白質和DHA,適合哺乳媽媽。
✅ 薑絲雞湯:溫暖身體,促進循環,但薑量不宜過多。
避免的地雷食物
🚫 冰的、生冷的:如冰飲、生魚片、沙拉,會減緩血液循環,影響恢復。
🚫 油炸、辛辣:如炸雞、辣鍋,可能刺激傷口發炎或加重便秘。
🚫 容易脹氣的食物:如高麗菜、花椰菜、洋蔥、碳酸飲料、豆類(若腸胃敏感)。
🚫 高糖食物:如甜點、蛋糕,可能影響血糖穩定,延緩癒合。
第三週及以後:穩定恢復,均衡飲食
進入第三週,身體逐漸適應,可以接近正常飲食,但仍需注意溫和與均衡。
飲食建議
✅ 碳水化合物:糙米、燕麥、全麥麵包,提供持續能量,避免精緻白米或麵包。
✅ 健康脂肪:堅果(如杏仁、核桃,少量)、橄欖油、酪梨,補充能量並抗發炎。
✅ 水果選擇:溫性水果如蘋果、香蕉、奇異果,富含維生素C和纖維,幫助排便和癒合。避免寒性水果如西瓜、椰子水。
✅ 補充鐵質和鈣:瘦紅肉(如牛肉)、芝麻、深綠色蔬菜,預防貧血並支持骨骼健康。
✨ 進食原則:少食多餐(每日5-6餐),避免一次吃太多;細嚼慢嚥,保護腸胃和傷口。
哺乳媽咪的飲食小技巧
哺乳期需要額外300-500大卡的熱量和更多水分,飲食直接影響乳汁品質和媽媽的健康。
🔸 多喝水:每天2.5-3公升,溫水或湯品最佳,隨身帶保溫杯,小口頻繁喝。
🔸 增加熱量:多吃半碗糙米飯、一份堅果(約20-30克,如腰果、杏仁)或全穀類,穩定能量。避免甜食如奶茶、蛋糕,以免血糖波動。
🔸 木瓜魚湯: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,傳統上認為有助泌乳。
🔸 燕麥或無糖豆漿:含植物性營養素,溫和支持乳量。
🔸 芝麻豬腳湯:補充膠原蛋白和鈣質,但油脂高,適量食用。
🔸 觀察寶寶反應:某些食物(如乳製品、海鮮、咖啡因)可能會讓寶寶脹氣、過敏或不安。建議記錄飲食日誌:寫下每天吃的食物和寶寶的反應(如皮疹、哭鬧),找出潛在過敏源。
不哺乳的媽媽怎麼吃?
不哺乳的媽媽重點在於修復身體、提升元氣,避免過度節食影響恢復。
🔸 蛋白質:雞肉、魚(蒸或烤)、瘦牛肉:每日60-80克蛋白質,加速傷口癒合。
🔸 糙米、藜麥、番薯:穩定血糖,促進腸道健康。
🔸 深綠色蔬菜(如菠菜、羽衣甘藍):補充鐵質、補充鈣,預防疲勞。
🔸 別節食過頭:產後6-8週內不建議嚴格減肥,身體需要約1800-2000大卡(視活動量),選擇營養密集的食物,如燉雞湯、蒸魚配糙米。
🔸 補充水分:每天1.5-2公升,幫助排便和代謝廢棄物。
簡單食譜
南瓜雞蓉粥(第一週)
材質:南瓜100公克、雞胸肉50公克、白米半杯、水800毫升
做法:南瓜去皮切塊,雞胸肉剁蓉,與白米加水熬40分鐘至軟爛,少許鹽調味。
好處:易消化,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。
紅棗鱸魚湯(第二週)
材質:鱸魚1尾、紅棗5顆、枸杞10公克、薑片3片、水1公升
做法:鱸魚洗淨,與材料一起燉煮30-40分鐘,少許鹽調味。
好處:補血、促泌乳、助傷口癒合。
常見問題解答
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飲食?
通常術後2-4週,視個人恢復而定。若無腹脹、便秘或傷口疼痛,可逐漸吃正常飯菜,但仍避免油炸、辛辣食物。
便秘怎麼辦?
術後便秘常見,建議多喝溫水、吃蒸地瓜或奇異果、輕鬆散步。若持續3-4天無改善,諮詢醫生,可能需軟便劑。
可以喝咖啡或茶嗎?
少量(每天1杯,約200毫升)無糖咖啡或淡茶可以,但避免過量咖啡因,影響睡眠或寶寶(若哺乳)。
中藥補湯安全嗎?
傳統補湯(如四物湯、十全大補)可能有效,但成分複雜,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,避免補充或與藥物衝突。
最後提醒
個人化差異:每個人的恢復速度不同,有些人3天胃口大開,有些人2週仍感不適。
觀察身體訊息:若吃某食物後脹氣、腹痛或傷口不適,暫停該食物。
特殊狀況:若有懷孕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過敏體質或傷口感染,飲食需較謹慎,直接諮詢營養師或產科醫生,客製化個人化計畫。
心理健康:產後飲食不只影響身體,也關乎心情。均衡飲食有助於穩定情緒,若感到疲憊或低落,別忘了與家人、醫生分享。
實用工具:試試用筆記或App記錄每日飲食和身體反應,了解什麼最適合你。